臺灣時間 5 月 1 日,達比修有穿上聖地牙哥教士隊球衣的第六場先發,他對到舊金山巨人隊,第六局,他遭遇了一項艱困的挑戰:第三度面對巨人今年意外難纏的打線的中心棒次——Mike Tauchman、Buster Posey、Brandon Belt。(本文所有數據截至 5 月 5 日。)當時比賽呈現 1 比 1 的僵局,達比修沒有什麼犯錯的空間,因為他的隊友對上巨人先發投手 Logan Webb 也沒什麼建樹。第六局才投 2 球,達比修就陷入危機,因為 Tauchman 已經掃出一支反方向的二壘安打,在無人出局的情況下,進佔得點圈。接下來,達比修展示了他在過去幾年不斷精煉、並且在今年徹底擁抱的投球模式和技藝:他用 4 球三振掉今年開季狀況奇佳的捕手 Posey:曲球、滑球、滑球、指叉球。3 球解決選球一向出色的 Belt:卡特球、慢曲球、快曲球。下一棒是 Alex Dickerson,達比修前 3 球用卡特球、滑球、卡特球,取得 2 好 1 壞的球數領先。到這個時間點,達比修在第六局用了 12 球,球速最快 92 英里、最慢不到 70 英里。他的慢曲球球速大概就落在 70 英里,滑球和快曲球落在 80 到 83 英里左右,而卡特球平均來講則是落在 89 到 90 英里。但在 2 好 1 壞的情況下,達比修沒有再投上述這幾種球路,而是使用了一記球速高達 96.4 英里的伸卡球,進壘點位在好球帶上緣,是顆明顯的好球。Dickson 完全反應不過來,站著不動遭到三振。現在,大家都知道大聯盟投手速球使用比例不斷下滑的趨勢(或者是說,投愈來愈多自己最強球路的趨勢)。對比於 20、30 年前較為傳統的投球樣態,現今投手配球模式的風格轉變,已經持續了好一陣子,
SUPER體育
達比修絕對不是第一個、也不是少數更強調變化球使用,減少速球配比的投手。在現在打者都在鎖定速球做全力揮擊時,投手減少自己投出來的球正中打者下懷的機率(也就是增加非速球的比例),成為非常關鍵的事情。然而,達比修的轉變可不只是前面所述的那麼簡單。他做的轉變,雖然不是前所未見,但在所有正在執行類似轉變的投手中,只有極少數能執行得像達比修那麼徹底、或像達比修做得那麼積極。剛猛速球也可以是「變速球」具備投 95 英里以上速球的能力,還是有其價值,尤其是當使用這種速球的頻率愈低,它忽然出現的威力就愈強,因為它能製造很高的意外效果,讓打者來不及做出反應。事實上,投手能夠打破傳統觀念,不一定要用較慢的變速球(changeup)來製造「變速」效果;把球速飛快的剛猛速球,當作製造「變速」效果的武器,也是一個能有效解決打者的配球模式。沒錯,我們比較常看到的情況是,
世博娛樂城
打者在看過許多高速的直球後,被較少出現且球速較慢的變速球騙到,出棒過早、失去平衡,最後揮棒落空或者打不好。但達比修在前述案例中做到的是,讓打者開始設定速度較慢的滑球或其他變化球種,然後再出乎意料地賞給打者一顆高進壘點的火球,殺他個措手不及。跳脫傳統配球思維在現在的大聯盟棒壇,愈來愈多投手都能夠在各種球數使用變化球,過去所謂「速球球數」(fastball count)、「變化球球數」(breaking ball count)的分野,已經變得很模糊,甚至完全消失。很多投手都能夠自在地在一個打席一開始就投變化球,而且用變化球搶好球數的能力還很好。這麼做是很有價值的,因為多數打者還是習慣設定速球來做攻擊,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設定變化球出棒。多增加變化球的使用,對於打者而言仍然能構築不小的挑戰。當然,從投手的角度來看,要突破既定球數的配球策略,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,因此我們還是會常常看到投手在球數領先時,才開始使用變化球去釣打者、引誘出棒,而非在打席之初就使用變化球。不過現在的達比修之所以那麼厲害,就是因為他完全跳脫了傳統配球思維的框架。從 2020 年開始,在所有「非」2 好 1 壞和 2 好 0 壞的球數(也就是,所有不是投手球數大幅領先的情況下),
bet365
達比修的速球(包含四縫線速球、伸卡球,他的卡特球不算是速球)使用比例僅 21.1%。這個比例在同期 222 位合格投手當中排名第 217,可見有多低。反過來,在所有 2 好 1 壞和 2 好 0 壞的球數(也就是,所有投手球數大幅領先的情況下),他的速球使用比例為明顯高出許多的 38.1%,這在同期 213 位合格投手中排第 132,雖然排名仍然不高,但跟非投手球數大幅領先的情況相比,已經出現顯著差異。 數據截至 5 月 5 日。 這種「球數絕對領先、速球反而投得比較多」的投球型態,是比較罕見的,因此能增加打者在打席中進行調整和適應的難度。此外,
RSG麻將發了
就算他在球數領先時速球投得比較多,38.1% 的比例也遠不及五成,所以打者就算知道「達比修在球數領先時,速球投得比他在其他球數來得多」,還是會經常遇到達比修詭譎的七彩變化球,而這又更增添設定到達比修球路的難度。從另一個角度切入,達比修的投法,等於是呈現了打者比較不習慣的共軌效應。一般來說,打者熟悉的共軌效應,通常是先來幾顆速球,然後再來一顆前段軌跡與速球類似的滑球或變速球。但在達比修的配球模式下,他展現出來的共軌順序,正好相反,先來幾顆慢的,然後再塞一顆前段軌跡跟變化球類似的速球。在 5 月 1 日比賽的第六局中,達比修對 Tauchman、Posey、Belt 、Dickerson 等人連投 12 球變化球,尤其是在 Dickson 的打席中(Dickerson 是左打),
色碟
他連投 3 顆轉速非常高、朝左打者內角偏移的變化球種,這些球路都是在為他最後一球出 Dickson 不意的速球鋪路,而它們也發揮了非常大的效果。面對最後一顆進壘點在好球帶上緣的 96 英里伸卡球,Dickerson 已經適應達比修變化球的腦神經,根本來不及適應這顆速球衝進來:他預期這球應該也會像前 3 球那樣,向他內角低的位置偏移,結果完全不是那樣。精通反向配球,創造「96英里的變速球」儘管「共軌效應」這個詞彙,早就已經廣為流傳,無論是棒球界內部還是球迷界,大家都十分熟悉共軌效應的概念,但達比修現在在做的,已經提高到了另一個層次:精通於創造「反向」的共軌效應,打破傳統正向的「速球後再投變化球」的配球框架,製造更可怕的宰制力。要能創造好的反向共軌效應,需要對所有球路都具備非常好的控球,甚至是把球控在好球帶邊角的能力;也需要一名懂得反向配球重要性的捕手,願意在關鍵時刻引導投手做出這種類型的配球。教士捕手 Victor Caratini 跟達比修從小熊隊時期就固定合作,對於達比修來說,他是最完美的捕手搭檔,而達比修之所以能在近年投出生涯第二高峰,有一部分的功勞得歸給 Caratini。(Caratini 近年接了 Alec Mills 和 Joe Musgrove 的無安打比賽,其配球和引導投手的功力,可見一斑。)綜合上述,達比修的剛猛速球,對他來說所發揮的作用,其實就像是一顆「變速球」(傳統變速球是接在快速球之後,從快到慢,但他的「變速球」是接在一系列變化球之後,由慢變快。)從 2020 年開始,他速球在 2 好球情況下,下一球就三振打者的比例為 29.9%,這數字跟 Kevin Gausman 愈來愈知名的噁心指叉球非常相近。換言之,達比修的速球在 2 好球解決打者的能力,就跟一顆頂級變化球差不多。在所有先發投手中,也只有當今地表最強投手 Jacob deGrom 和三振製造機 Shane Bieber 的速球,在 2 好球之後的表現比達比修更強。達比修具有足以媲美 deGrom 的球速,也有能跟 Bieber 相提並論的多樣變化球種和控制力。這也是為什麼,達比修可說是現今大聯盟前 5 強的投手,可能就僅次於 deGrom、Bieber、Gerrit Cole 了;也是為什麼,他現在能繳出職業生涯的第二高峰,在保送率保持優異的情況下,持續把三振威力和頻率推高。達比修不僅僅是變化球眾多、球種犀利而已,他現在正不斷進化,試圖找出最優化的配球順序和搭配,把這些武器的效果發揮到最極致。有些投手正走在跟達比修類似的道路上,
CG電子老虎機
例如印地安人的 Aaron Civale、達比修的隊友 Joe Musgrove、同鄉球員前田健太等等,但他們球路本身的威力和執行程度,都沒有像達比修那樣驚人。現在的達比修,已經能夠很自在地運用配球策略,在一個打席的最後階段,使出「96 英里的變速球」來痛電打者了。 延伸閱讀有一種友情,叫做「達比修有與Clayton Kershaw」MLB開幕戰強投落難日,達比修有卻投出美國網路社群瘋傳的「超位移火球」達比修的新年新希望—成為「野茂門下生」!已經有11種球路的他為何還想學指叉球?在「棒球科學家」Trevor Bauer 眼中,什麼是達比修投球近乎完美的秘密?【MLB亞洲球員每週戰報Vol.3】超狂!菊池雄星7局1安打 「大谷」「翔平」同場二刀流寫百年新猷【MLB亞洲球員每週戰報Vol.2】復活!大谷翔平「三刀流」 達比修、有原航平、金廣鉉合計飆21K僅失2分【MLB亞洲球員每週戰報Vol.1】大谷翔平又創紀錄!達比修有、柳賢振、有原航平喜迎本季首勝 【編輯 李秉昇】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?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-什麼都聊廢文區、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! ※ 歡迎訂閱「運動視界電子報」,分享給您運動圈的故事、觀點、知識與感動!,